曾几何时,这位巨人的光环却在近十年中层层剥落。曾经训练有素的庞大组织、慢工出细活的商品化进度(发明剃须刀头、CD等无数电子产品),使得二次大战后飞利浦扬名世界,但到了速度与成本竞赛的数字时代,昔日利器却陆续成为致命伤。
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,飞利浦受到日本的重击;在计算机领域中则受到美国与台湾电子业的围攻,继1990年出现濒临破产边缘的22亿美元亏损后,1992与1996年都分别出现财政赤字(1996年飞利浦甚至不得不出售转投资的台积电股票,来掩饰难堪的账面数字)。也就在1996年,董事会痛下决心,邀来在荷兰食品巨人莎拉李(Sara Lee)成功减肥的战将的布恩斯塔(Cor Boonstra),出任百年年来第一位“非飞利浦人“的执行长,目标就是改造飞利浦成为轻快敏捷的新企业,以争取重新回到世界舞台。
布恩斯塔上任后,确定灯具(Lighting)、消费性电子、半导体3大飞利浦核心事业(core business)后,立即展开“拍卖行动“(divest),出售非核心事业体,在“飞利浦∕国巨“购并案之前,飞利浦已分别卖掉歌兰蒂家电(Grundig)、宝丽金唱片(Polygram)等60几家事业体。
相关内容>>